编者按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邀请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孙忠实、王汝龙、贡联兵、章友康、张石革等,开展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以临床用药指南和作者多年用药经验为依据,针对用药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混淆的概念、发生的错误,结合国内外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儿童感冒和流感临床合理用药
疾病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十分常见,是儿童的常见病,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的炎症,主要侵犯鼻、咽、喉、呼吸道。感冒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较为多见。根据病原体、传播和症状不同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和流行性感冒(流感)。
(1)感冒:俗称伤风或急性鼻卡他,由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而致,其中鼻病毒常引起“鼻感冒”;腺病毒常引起“夏感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常引起“胃肠型感冒”。感冒的传播途径有两种:①直接接触传染;②由感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鼻黏液、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气溶胶)而传染。如感冒者以其鼻黏液传播病毒,污染手或室内物品,再由此到达易感者之手,进而接种于鼻黏膜。此外,人们对感冒病毒的易感性,也受许多因素(环境、体质、情绪)的影响。
(2)流感:常由流感病毒引起,一年四季中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起病急,传染性强,往往在短时间内使很多人患病。流感一般2~3年小流行1次,多由B型病毒所致,如发生大的变异出现新的亚型,人体对新的亚型完全缺乏抵抗力,将会引发大的流行,大约15年发生1次。散发的流感多由C型病毒所致。儿童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弱,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其中以5~14岁儿童高发。流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4天,并发症较多(如肺炎、心肌炎、心肌梗死、哮喘、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体弱者易并发肺炎。
流感常常由流感病毒A型、B型、C型及变异型等(或者叫做甲、乙、丙型及变异型)所引起,病毒的外观和形态看起来,像球形或丝状形,其中A、B两型病毒的外部有糖蛋白层,内含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极易发生变异;C型病毒含有血凝素,但不含神经氨酸酶,所以很少发生变异。
流感的病原主要是患有流感患者或隐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空气的飞沫传播,或由患者在打喷嚏、咳嗽、说话时所喷出的飞沫感染,其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非常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流感的并发症比较多(如肺炎、心肌炎、哮喘、中耳炎),儿童、体弱者易并发肺炎。其潜伏期长者为4天,短者才2~6小时,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
1.儿童感冒主要有五个方面表现:
(1)发烧。感冒后1天左右全身可有畏寒、疲乏、无力、全身不适,有时有轻度发热或不发热、头痛、四肢痛、背部酸痛;婴幼儿则可能伴有高烧(38.5℃以上,表现是晨低午后升高)、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2)鼻子堵塞。孩子鼻塞,不通气,病毒进入儿童的鼻黏膜细胞,释放出引起发炎的物质,使鼻腔及鼻甲的黏膜血管收缩、充血、流鼻涕、或有水肿,同时嗅觉减退。
(3)打喷嚏吗。感冒后病毒进入鼻黏膜的细胞,黏膜细胞会释放出引起发炎的物质,鼻涕增多,使黏膜肿胀。肿胀的黏膜产生较多的呈黏液性或脓性黏液,有一部分会流出来,这就是流鼻涕。打喷嚏是由于鼻神经末梢觉察到鼻黏膜肿胀,大脑便作出反应,命令有关肌肉出现动作,便会打喷嚏。
(4)嗓子疼痛吗。张开嘴打开手电可以观察到咽部可有轻、中度充血,咽喉肿痛、咽干燥感、声音嘶哑和咳嗽等症状。
(5)血常规检查不正常。可见白细胞计数仍属于正常或偏低。当并发细菌性感染时,则白细胞计数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
2.儿童流感分为4种类型
儿童流感比感冒发病更为急骤,局部和全身症状表现的较为严重。其可分为4种类型:
(1)单纯型:全身酸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不想吃饭、乏力、高热、头痛、畏寒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能有流涕、鼻塞、喷嚏、咽喉痛、干咳、胸背后痛和声音嘶哑等,典型病程大约1周;
(2)肺炎型:在流行期间多见于小儿及老年体弱者,临床可见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及咯血等。肺部可听到湿性罗音;
(3)胃肠型:除全身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典型病程2~4天,可迅速康复;
(4)神经型:表现为高热不退、头痛、谵妄以致昏迷。儿童可见到高热抽搐。
药物治疗
儿童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家庭护理,且病情具有自限性(病程大约3~7天,症状多在病毒颗粒复制的1~2天后出现),原则上尽量不用药,对并发症状较重者宜采用对症治疗(解热、镇痛、镇咳、祛痰、减轻鼻充血等),以缓解症状,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应十分谨慎,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治疗感冒的原则:一是多饮水(白开水、果汁),注意充分休息,其次是对症用药;对怀疑合并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症者,可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高热(38.5℃以下孩子无需药物退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或全身酸痛,可选服含有非甾体抗炎药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其中:①布洛芬儿童一次5~10毫克/公斤体重,一日3次,每隔4~6小时给予1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栓剂1~3岁一次50毫克,>3岁一次毫克如发热不缓解间隔4~6小时重复给予1次,24小时不得超过毫克。②对乙酰氨基酚儿童一次10~15毫克/公斤体重,每隔4~6小时给予1次;或一日毫克/平方米,分4~6次服,每隔4~6小时给予1次;12岁以下的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一般不超过3天。或采用直肠用栓剂,一次20毫克/公斤体重,每隔6小时给予1次;③阿司匹林一次10毫克/公斤体重,每隔4~6小时给予1次,对于既往有高热惊厥的孩子可加适量的苯巴比妥,一次1毫克/公斤体重,每隔4~6小时给予1次;贝诺酯对0.5~1岁的小儿一次25毫克/公斤体重,1~2岁幼儿一次毫克,3~5岁儿童毫克,均一日3次,6~12岁儿童一次毫克,一日4次。但需注意: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宜服用退热药。除了用药外,也可采用温水浴、降热贴、冰袋、30%乙醇搽身等物理降温。
(2)感冒初始阶段可出现卡他症状,如鼻腔黏膜血管充血、喷嚏、流泪、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可选服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或氯苯那敏的制剂,如美扑伪麻、酚麻美敏口服液、美尔伪麻溶液、美敏伪麻、双扑伪麻、氨酚伪麻、伪麻那敏、氨酚曲麻等制剂。
(3)对伴有咳嗽者,可选服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制剂,右美沙芬糖浆、酚麻美敏、美酚伪麻、双酚伪麻、美息伪麻、伪麻美沙芬等制剂。
(4)为对抗病毒,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抑制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可选服有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制剂,如氨金黄敏颗粒、双扑口服液、复方酚咖伪麻胶囊、复方氨烷胺胶囊(仁和可立克)。
(5)为缓解鼻塞,局部选用0.5%麻黄素、萘甲唑啉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等。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鼻黏膜出血,改善鼻腔通气性。
(6)对高热惊厥者,可镇静解痉,给予苯巴比妥、地西泮。儿童常用抗感冒复方制剂见表2-1:
用药提示
1.儿童感冒药不良反应
1.1安乃近
安乃近是曾经的“退烧之王”,在所有退烧药中,它退烧快而且价格还便宜。但是,安乃近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不良反应又多又严重,包括引发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一大串副作用。
1.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且价格便宜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的危险,此病又称瑞氏综合征,多见于4个月-5岁的儿童。儿童阿司匹林服用者比未服用者的发病率高出25倍,且与服用剂量关系不大,服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引发这种病。患儿可表现出过度疲劳、异常兴奋、频繁呕吐、体温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死亡率达30%。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能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1,3对乙酰氨基酚
代表药有泰诺林、扑热息痛、必理通、小儿百服宁等。它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和成人。其退烧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起效较快)但不良反应小,对胃肠刺激轻微,不影响血液凝固性,也不会引发瑞氏综合征,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荐和使用。该药目前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高热首选药。
该药使用不当的话会损伤肝脏,因为该药经肝代谢,代谢产物中有极少量对肝细胞有毒性的羟化物,太小的宝宝肝脏解毒功能不全,应警惕会造成肝损害,所以服用该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4布洛芬代表药是美林和芬必得。布洛芬具有不良反应少、胃肠刺激轻的优点,对血象及肾功能的影响亦较小,退热作用更为持久。平均控制退热时间为5小时左右。对于39℃以上的高热,布洛芬的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好。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高烧难退的儿童,6个月以下的儿童要慎用。即便儿童到了可以服用布洛芬的月龄,家长也应严格按照宝宝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2.一般感冒无需服用抗病毒药
主要缘于流感病毒A、B两型极易发生变异;其次,由于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不同于细菌,缺乏自身繁殖的酶系统,必须寄生于人体细胞内,借助于人体细胞的酶系统合成其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才能生长繁殖,就使药物在对病毒产生作用的同时必须先要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使抗病毒药的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常在病毒生长的高峰后2天才会出现,也导致药物的作用滞后,成为“马后炮”。因此,仅当严重流感时,发病最初1~2天才考虑服用抗病毒药,但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婴儿不提倡服用: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立安)对亚洲A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活性,抑制病毒核酸脱壳,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使病毒增殖受到抑制。对无合并症的流感病毒A感染早期,金刚烷胺对1~9岁儿童一日5毫克/公斤体重,分2次服用,一日总量不超过毫克;9~12岁儿童一次毫克,一日2次;12及12岁以上儿童一次毫克,一日1次,或一日毫克,分2次服用,连续5~10天。金刚乙胺对1~9岁儿童一日6.6毫克/公斤体重,分2次服用,一日总量不超过毫克;10岁以上儿童一日毫克,分2次服用,连续5~10天。
(2)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扎那米韦吸入给药一次10毫克,一日2次,或口服奥司他韦(达菲)胶囊、颗粒剂,可用于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乙型流感,或用于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乙型流感的预防。13岁以上儿童一次75毫克,一日2次,连续5天;1岁以上儿童,体重≤15公斤一次30毫克,体重16~23公斤,一次45毫克,体重24~40公斤,一次60毫克,体重>40公斤,一次75毫克,均一日2次,连续5天。预防性应用,一般选在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2天开始用药,或在流感季节用药,一次75毫克,一日1次,连续7天。证据说明,连续6周安全有效。
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宜及早用药,在流感症状初始48小时内使用较为有效。
3.儿童感冒用药要区分风寒、风热感冒
儿童感冒主要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其他类型不太常见,辨别起来并非太难。风热感冒的症状有高烧(38℃以上)、面红耳赤、口唇舌红、嗓子红痛、流黏鼻涕、粘痰、咳嗽声重、大便不通、小便色黄味大;风寒感冒的症状虽有发热但不太高(38℃左右)、怕冷、寒战、流清鼻涕、痰稀、咳嗽不重、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如寒热两种症型都有,则要抓主要问题或两者兼顾。
(1)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1)桑菊感冒片(主要成分有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适用风热感冒初起时,尤其是秋季的感冒。(2)银翘解毒丸(主要成分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甘草等)。适用风热感冒初起时。(3)清开灵颗粒(主要成分是胆酸、水牛角粉、黄芩提取物、珍珠母粉)。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但体虚的孩子慎用。
(2)风寒感冒:宜辛温散寒:(1)正柴胡饮或小柴胡冲剂(主要成分柴胡),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病在半表半里,有退热作用,可用于体虚的孩子。感冒恢复期可选:(1)小儿至宝定(主要成分有山楂、藿香、紫苏、茯苓、琥珀、麝香等),适用于胃肠型感冒或感冒恢复期可以用,而在发烧感冒厉害时用它,就有点病重药轻了。(2)珠珀猴枣散(主要成分有茯神、薄荷、钩藤、真珠、琥珀、猴枣等),适用于感冒恢复期,能清热化痰,适用于痰多的孩子。因为琥珀、真珠都偏于寒性,所以不适合体虚的孩子久服。其他药品尚有小儿解感颗粒、小儿解表颗粒、小儿清解合剂、柴黄颗粒、小儿咽扁颗粒等。
4.儿童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其组成成份基本相同,不宜或不能同时服用两种抗感冒药,因同用时由于成分相同,引起药理作用增加的同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常见病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高血压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冠心病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心律失常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7——调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8——治疗咳嗽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9——治疗哮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0——治疗感冒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1——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2——治疗结核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5——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6——治疗腹泻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7——治疗便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8——治疗幽门螺菌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9——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0——抗排异药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1——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3——治疗痛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4——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5——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7——治疗关节痛和关节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8——治疗偏头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9——治疗癫痫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0——癌症镇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1——肠外肠内营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3——1型糖尿病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7——尿崩症临床合理用药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9——多发性硬化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1——重症肌无力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2——脑出血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3——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4——小儿便秘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5——小儿发热临床合理用药
明明白白使用OTC讲座系列:耳疮
牙痛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鼻鼽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阴痒
湿疹(中药篇)
痤疮(中药篇)
月经不调
痛经
头痛
失眠
黄疸
胁痛
腹痛
泄泻
呕吐
胃痛
便秘
发热
咳嗽
感冒
慢性肝炎辅助治疗
晕动病
滴虫阴道炎
痤疮
疖痈
湿疹
跌打损伤
关节痛
牙龈炎
牙痛
咽炎
外耳炎
结膜炎
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6缺乏症
过敏性皮肤病
便秘
腹胀
恶心呕吐
贫血
咯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