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在看哟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1日2次,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和治疗效果。结果:单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44/60),而加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55/60),两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少量鼻出血患者,治疗组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过敏性鼻炎;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j.cnki.-..63.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以发作性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为典型症状,常伴有结膜炎,也可诱发过敏性哮喘[1-2]。本病的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儿童,其全球发病率达10%-25%,随着近年来环境的不断恶化,雾霾因素的影响,人们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我国中心城市的成年人患者的患病率为11.1%,儿童患者的患病率约为10%[3]。如不及时治疗,部分病人可伴发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4]。根据临床症状是否随季节变化,AR可以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根据症状发作时间,可以分为持续性(症状每周出现4天以上、病程4周)和间隙性(病程4周);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分为轻度(症状较轻,对生活质量未产生影响)和中-重度(症状明显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根据症状,又可分为喷嚏及鼻涕型(阵发性喷嚏、水性鼻涕、鼻痒、不定的鼻塞,昼重夜轻,常有结膜炎)和鼻塞型(严重鼻塞、黏稠鼻涕、少或无喷嚏、无鼻痒、持续及夜间较重,结膜炎较少)[5]。近年来笔者在常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本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来自年1月至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12~58岁;病程在4~12周,按随机方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分别60例,男性29例,女性3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年,重庆)》[6]及《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年,兰州)》[7],变应性鼻炎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并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确诊。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8];②病程≥1年,存在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③最近2周内未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④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非变应性鼻炎,患上、下呼吸道感染,及其它鼻部疾病;②合并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弯曲、鼻息肉等情况;③近1个月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2周内进行过变应性鼻炎治疗;④正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或系统使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者。
退出(脱落)标准:①对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出现或疑似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②治疗过程中,出现其它情况不宜继续使用;③患者依从性差,未遵医嘱用药者,或自动中途换药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舒良50μg*喷,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用法用量:鼻腔喷入,每个鼻孔各2喷,每日2次(每日μg),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2g/支,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5809)适量涂抹于患者双侧鼻腔内,早晚各1次,疗程4周。
1.5观察指标与标准评定
疗效:①鼻塞:主要以口呼吸为4分;需用口辅助呼吸为3分;用鼻子勉强自主呼吸为1分。②鼻痒:无法忍受为4分;持续性鼻痒可耐受为3分;间歇性鼻痒可耐受为2分;偶有鼻痒为1分。③打喷嚏:1次连打喷嚏个数≥11个为3分;6~10个为2分;3~5个为1分。④流涕:每日流涕次数≥10次为3分;5~9次为2分;≤4次为1分。⑤眼痒流泪:持续眼痒流泪为3分;间歇性眼痒流泪为2分;偶有眼痒流泪为1分。分值越低,临床症状越轻,根据症状和体征记分评定疗效,记分方法: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4周后总分)/治疗前总分*%,≥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数据,临床有效率采用百分率[例(%)],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从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数据可以看出,单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对照组,其平均有效率为77.25%,而加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的治疗组,其平均有效率为90.56%,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4~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过敏性鼻炎复发时相对延长,并且复发后的症状有明显减轻情况。
2.3副反应
在观察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变化。
3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的形成是复杂多样机制的一个综合结果,其包括自身免疫力低下、家族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9],是身体对某些过敏源敏感性增高而在鼻部持续发作的异常反应。其时常表现为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涕、鼻塞,或有时伴有眼痒、咽痒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继发白天疲劳,学习障碍,总体认知能力下降,精力减退,记忆下降,性格改变,生活质量下降等。因此,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等药物来控制鼻腔炎症,减少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缓解临床症状[10]。但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会对身体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头痛,有少数患儿在喷入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后,会出现一过性头痛;鼻部刺激感,百分之二的患者用药后会出现明显的鼻部刺激感,有的患者主诉为鼻腔烧灼感;鼻衄,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鼻部渗出血症状;并且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时间用于儿童,长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会使得患儿的生长发育明显慢于同龄儿童[11]。
在中医诊断中,将过敏性鼻炎归为“鼻鼽”的范围,鼽,古籍中指鼻塞不通,也指鼻子流清涕,在此取意后者。《素问玄机病原式》卷一云:“鼻鼽,鼻出清涕也”[12]。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发于肺脾肾三脏虚弱,其主要因素包括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等证[4]。本研究加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其中地榆归肝、肺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现代研究表明地榆提取物在体外具有很强的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其透明质酸酶抑制率最高达到了76%,分子量集中在1~5kD,具有抗过敏作用[13~14];地榆水煎液有明显的显缩短小鼠止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作用,并且地榆皂苷具有促进造血作用[15~16];此外,灌胃给予小鼠地榆水煎液10g/kg,每日1次,连续6日,明显增强小鼠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17~18]。木芙蓉叶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毒、凉血止血,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病毒、抗菌、抗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19]。冰片、薄荷脑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及减轻不适及疼痛。合方解表通窍、清热解毒。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辅舒良)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还可以减少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带来的部分鼻衄不良症状,增加治疗有效率,故在过敏性鼻炎(AR)的治疗中,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减少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发挥共同优势。因此,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信息:雷磊(耳鼻喉科)
工作单位: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海丽,段志坚.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50(05):-.
[2]徐文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10):3-4.
[3]丽萍.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30(23):29-30.
[4]李媛,冷辉.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33(06):-.
[5]舒洪钧.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9(03):84-85.
[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49):-.
[7]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3(40):-.
[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6-24.
[9]韦木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11(20):-.
[10]林旸.不同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18(12):20-22.
[11]朱丽琼.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9(24):-.
[1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耳鼻咽喉疾病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6-40.
[13]魏智芸,滕建文,黄丽,等.地榆提取物抗氧化与抗过敏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9,20(8):-.
[14]黄丽,冯志臣,韦保耀,等.地榆与桂枝抗过敏作用的研究.食品科技,7,32(6):-.
[15]南云生,孔祥德,牛序莉.地榆炮制初探.中成药,,12(4):15.
[16]高小平,吴建明,邹文俊,等.地榆促造血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中国天然药物,6,4(2):.
[17]WangVF.Invitroantibacterialactivityof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