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
辛夷能温中,
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
四月,天气多变,花儿始盛。鼻炎反复发作,怎么办?康康辛夷呀~
相传古时有一位姓秦的秀才得了鼻病,经常鼻塞不通,浊涕常流,腥臭难闻,连妻女都回避他。他求过不少名医,用过不少药物,但病情总是不见好转,为此他非常苦恼,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天,秦秀才来到一棵古树下,准备自缢,被一个过路的樵夫救下。问明缘由后,樵夫告诉他说:“此病不难治,北山中就有一种药可治。”秦秀才忙向药名,并拿出银两酬谢。樵夫摆摆手,笑着说:“老夫认柴不认钱,救人一-死值几何?心诚意至香扑面,活命自不惧坎坷。”说着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
秦秀才按照樵夫的指点,走到深山中寻找。终于,他来到一片遍山花树的地方,只见到处都是-种叶茂花大的树,香气四溢。他采了一些花蕾,煎水连服数天,鼻病果真痊愈了。他异常高兴,又采了一些种子带回家,精心种在自家院子里,以此花为患鼻病的人医治,皆得奇效。有人问秦秀才此药何名,他想了想,觉得这药得来是樵夫暗言指点,自己意会所识,就叫“心意花”吧。天长日久,后人就传成了“辛夷花”。
辛
夷
故
事
基
源
植
物
辛夷最早记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曰:
“辛夷,一名辛矧(shen),
一名候桃,一名房木”,
记载辛夷产地是“生川谷”,
现代翻译为山川河谷。
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Pamp.)、玉兰(Magnoliadenudata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sprengeriPamp.)的干燥花蕾望春花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年南召县被中国林学会正式授予“中国玉兰之乡”,南召辛夷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今药材市场上所售的辛夷绝大多数也是来源于河南南召的望春花。以上表明南召辛夷逐渐形成规模,且在全国处于主导地位。别名辛夷花、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
望春花
小枝无毛或近梢处有毛,芽卵形,密被淡黄色柔毛。单叶互生,叶片长圆披针,或卵状披针形,长10~18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幼时脉上有毛,叶柄长约1~2cm。花先叶开放,单生枝顶,直径6~8cm,花萼3枚,近线形,长约为花瓣的1/4,花瓣6枚,2轮匙形,白色,外面基部常带紫红色,雄蕊多枚,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圆柱形,淡褐色,种子深红色。
玉兰
叶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10~18cm,宽6~10cm,先端阔而突尖,基部渐狭,上面有光泽,下面被柔毛,花大,白色,直径10~15cm,萼片与花瓣共9片,无明显区别,倒卵或倒卵状矩圆形。
武当玉兰
长2~4cm,直径1~2cm。基部枝梗粗壮,皮孔红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淡黄色或淡黄绿色茸毛,有的最外层苞片茸毛已脱落而呈黑褐色。花被片10~12(15),内外轮无显著差异。
喜温暖气候,平地或丘陵地区均可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干燥的夹沙土为好,山坡及房前屋后都可栽种。生长于较温暖地区。原分布湖北、安徽、浙江、福建一带,野生较少,在山东、四川、江西、湖北、云南、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广泛栽培。河南省南召县为其道地产区,素有“中国辛夷之乡”之称。
生
境
分
布
采收
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移栽后5~7年始花。采摘时,采集未开放的花蕾,连花梗一起摘下。花蕾采回后,除去杂质,晒至半干时,收回室内堆放1~2天,使其发汗,再晒至全干。质量以身干、花蕾完整、内瓣紧密、香气浓郁者为佳。
炮制
辛夷属辛温之品,其化学成分多含挥发油,历代中医药古籍表明,炮制加工时多净制除去杂质,尽量不加热处理以保存挥发性成分现代《中药学》《新编中药志》《中国药材学》中记载:“除去枝梗,阴干入药用。”根据辛夷中富含挥发油这一特点可判断,直接曝干会导致挥发油损失较多,现代的阴干方式更为合理。
采
收
加
工
质优者是含苞未开时采摘的,
花开和花谢之后质量相对较差
宋代《本草图经》和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均记载:“花蕊缩者良,已开者劣,谢者不佳。”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尖锐俨如笔头,重重有青黄茸毛顺铺。”现代《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中记载:“以花蕾大,未开放,色黄绿,无枝梗杂质者为佳。”《中国药材学》中记载:“本品以完整未开花蕾,内瓣紧密,色绿,无枝梗,香气浓郁为佳。
品
质
鉴
定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
风寒感冒,鼻塞,鼻渊。
功效与主治
辛夷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渊,为治疗鼻渊之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辛夷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
1.《本草纲目》:“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2.《本草经疏》:“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野,解肌,通鼻塞涕出。面肿引齿痛者,皆二经受风邪所致,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风邪之中人,必自皮毛肌肉,以达于五脏,而变为寒热;又鼻为肺之窍,头为诸阳之首,三阳之脉会于头面,风客阳分则为头痛、面歪、鼻塞、涕出、面肿引齿痛,辛温能解肌散表,芳香能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则诸证自愈矣。眩冒及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风主动摇之象故也,风邪散,中气温,则九窍通矣。大风之中人,则毛发脱落,风湿之浸淫,则肠胃生虫,散风行湿,则须发生而虫自去矣。”
3.《本草新编》:“辛夷,通窍而上走于脑舍,(治)鼻塞鼻渊之症,无他用,存之以备用可耳。且辛散之物多用,则真气有伤,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
4.《本经续疏》:“无五脏身体寒热,而风头脑痛者,是阳淫极上不得阴交而化风,非辛夷所可治也。五脏身体寒热,而不风头脑痛者,是邪连中外,不随阳气而透达,亦非辛夷所可治也。惟风头脑痛之属五脏身体寒热者,乃可以辛夷治。”
5.《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
6.《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酒服。
功效
①治鼻渊: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济生方》苍耳散)。
②治鼻炎、鼻窦炎:一辛夷三钱,鸡蛋三个。同煮,吃蛋饮汤。(《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二辛夷四份,鹅不食草一份。用水浸泡4~8小时后蒸馏,取芳香水,滴鼻。(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③治鼻漏,鼻孔中长出一块:辛夷(去毛)、桑白皮(蜜炙)各四两,栀子一两,枳实、桔梗、白芷各二两。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淡萝卜汤调服。(《疡医大全》)
④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芎藭各-两,细辛(去苗)七钱半,木通半两。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塞鼻中,湿则易之。五,七日瘥。(《证治准绳》芎藭散)
⑤治鼻塞不知香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梅氏验方新编》)
⑥治鼻内作胀或生疮(此系酒毒者多):辛夷一两,川黄连五钱,连翘二两。俱微炒,研为末。每饭后服三钱,白汤下。(《缪氏方选》)
⑦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辛夷一两,蛇床子二两,青盐五钱。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
⑧治头面肿痒如虫行(此属风痰):辛夷一两,白附子、半夏、天花粉、白芷、僵蚕、玄参、赤芍各五钱,薄荷八钱。分作十剂服。(《古今医准》)
⑨治头眩昏冒欲呕(此属寒痰):辛夷一两,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各八钱。为末,水泛为丸。每晚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药
性
功
效
辛夷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的鼻炎症状,但辛夷还有其他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收敛作用、保护黏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分泌物的吸收以及抑菌、抗病毒。辛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能保护鼻黏膜,并促进黏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乃至鼻腔通畅。辛夷浸剂或煎剂对动物有局部麻醉作用。辛夷水或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辛夷水煎剂对横纹肌有乙酰胆碱样作用,并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亢奋肠运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辛夷挥发油有镇静、镇痛、抗过敏、降血压作用。
治疗鼻渊、脑漏久治不愈者
辛夷12g.黄连6g,鹅不食草9g,冰片0.6g,鱼脑石3g,研极细末,装瓶储存。每取少许吸入鼻内,每日4次,(《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
治疗萎缩性鼻炎
挑选大小合适完整的辛夷,中间挖出2~4mm.的小孔,小头朝鼻腔内塞入前鼻孔,塞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用开水稀释后的蜂蜜滴鼻(每~ml开水加适量蜂蜜,以微黏,挑起不扯丝为宜,待凉后装瓶备用)。定期更换辛夷,一般情况下7日1次,若辛夷被分泌物浸湿或堵塞应及时更换,更换时继续清洗鼻腔,用蜂蜜滴鼻,持续性填塞前鼻孔,不能间断。治疗2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86.4%。(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10(4):.]
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
辛夷30克,蛇床子60克,青盐15克。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
治疗鼻炎取辛夷50克碾碎后,用醇浸泡3天过滤,滤液加热蒸发浓缩成粘稠状浸膏,以20克无水羊毛脂混合调匀,再加凡士林克调匀即成软膏。用时作成12x3厘米的油纱条,填入鼻腔,如下鼻甲甚肥大,纱条不易填入时,可先滴1%麻黄素后再填入。纱条之一端应露于鼻孔之外,并加粘膏固定,以免滑入咽内。2~3小时后取出。每日或隔日填塞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皆在4~5次后鼻通气情况开始好转,但亦有10次后始见效果的。鼻腔通气好转后仍需继续填塞5~10次,以期巩固。
治疗肥大性鼻炎例,多数经2年观察,痊愈者(鼻腔通气良好,头痛消失,分泌物减少,鼻甲已不肥大)44%;进步者(鼻通气情况及鼻甲肥大情况均较前大有改善,但仍未完.全正常)44%;无效者(经一疗程以上自觉或他觉症状皆无改善)12%。此外,亦可将辛夷制成煎剂、油剂、乳剂、麻油合剂等,用棉条浸透后塞鼻。据人次的观察,对肥厚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的收敛作用很明显;一般以乳剂与浓油效果最佳,油剂次之,煎剂又次之,麻油合剂较差。临
床
报
道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2.《本草经疏》: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野,解肌,通鼻塞涕出。面肿引齿痛者,皆二经受风邪所致,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风邪之中人,必自皮毛肌肉,以达于五脏,而变为寒热;又鼻为肺之窍,头为诸阳之首,三阳之脉会于头面,风客阳分则为头痛、面歪、鼻塞、涕出、面肿引齿痛,辛温能解肌散表,芳香能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则诸证自愈矣。眩冒及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风主动摇之象故也,风邪散,中气温,则九窍通矣。大风之中人,则毛发脱落,风湿之浸淫,则肠胃生虫,散风行湿,则须发生而虫自去矣。
3.《本草新编》:辛夷,通窍而上走于脑舍,(治)鼻塞鼻渊之症,无他用,存之以备用可耳。且辛散之物多用,则真气有伤,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
4.《本经续疏》:无五脏身体寒热,而风头脑痛者,是阳淫极上不得阴交而化风,非辛夷所可治也。五脏身体寒热,而不风头脑痛者,是邪连中外,不随阳气而透达,亦非辛夷所可治也。惟风头脑痛之属五脏身体寒热者,乃可以辛夷治。
5.《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
6.《名医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7.《药性论》:能治面生疱。面脂用,主光华。
8.《日华子本草》:通关脉,明目。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
9.《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酒服。
10.《本草纲目》:鼻渊、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11.《玉楸药解》:泄肺降逆,利气破壅。
12.《江西中药》:外用能促进子宫收缩,具催生作用。
相关名方
辛夷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组成:南星半夏(各姜制)苍术(米泔浸)黄芩(酒炒)辛夷川芎黄柏(炒焦)滑石牡蛎(煅)各等分,薄荷汤送下。
辛夷清肺汤(《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辛夷黄芩山栀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枇杷叶(去毛)升麻。
探渊丹(《辨证录》卷三)
组成:辛夷当归麦冬茯苓黄芩白芍天花粉生地桔梗。
苍耳子散(《济生方》)
组成: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未。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主治风热、风寒头痛,鼻塞流涕。
中成药
鼻渊糖浆(鼻渊膏)
组成:苍耳子辛夷野菊花金银花茜草
功效主治: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窃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病。
灵猫香散
组成:药用灵猫香辛夷
功效主治:辛温走窜,芳香透络,活血,消肿,行气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血肿,陈伤新发,风湿劳损,关节劳损,关节疼痛,各种肿块。
香菊含漱液
组成:化香树果序(除去种子)、黄芪、夏枯草、野菊花、防风、辛夷、白芷、甘草、川芎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减轻口腔溃疡所致的局部红肿疼痛症状。
辛夷鼻炎丸
组成:苍耳子、山白芷、菊花、三叉苦、薄荷、南板蓝根、广藿香、鹅不食草、防风、鱼腥草、辛夷、甘草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解毒;用于鼻炎。
购买饮片及配方颗粒
请长按上方